第十二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十二章
沒做編輯之前,林林是熱愛書店和圖書館的,當了編輯之後,這種熱愛卻有了點微妙的變化。
愛還是愛的,但裏頭夾雜了點敬與怕。
走進圖書館,看到這汗牛充棟的圖書——要知道,這每一本書背後,都藏著一個編輯呀!古往今來,多少編輯付出心血,才造就了人類知識與文化的積累。林林算過賬,就算她一年出版十部書,工作三十年,不過推出三百本,按照呂薇的理論,其中有兩百本是普通常銷書,五十本是補貼書,三十本是特別有意義但不暢銷的書,十本是暢銷但空洞的書,那到最後,既暢銷又有特別高的價值的書,且必須是文學書,再窄一點說,她希望是小說,是長篇小說,那恐怕只有三五本。
天。
這麽一想,林林又實在悲觀。
有多少編輯,是做了一輩子,一本書也沒“做出來”的呀!
要找公版書就要往前推。林林一頭紮進民國出版物的汪洋大海,還有民國時代的作家,她都挨個捋,首先要看看誰死了五十年以上。其次,林林還想起去看當年的報紙,比如《大公報》《申報》,看不到原版,就去圖書館看微縮膠卷。斷斷續續弄了一個禮拜,李林林頭昏腦脹不得要領。是哇!公版書,那是公共資源,她能想到的,別的編輯也能想到,想要別開生面挖掘出新資源,難度太大。她參考了圖書館的那些公版書版本,又看了些網上的情況,當下的公版書,要麽,擦邊流行,切入話題,要麽,就是包裝上下工夫。
林林碰了一鼻子灰,回家飯都沒做,買了個板面就上樓了。到家才想起來時間差不多了,她及時給“版代”回了個郵件,說了社裏打算出一千五百美金預付款買臺版小說版權的事。
老邱到家,看到桌子上的板面,問:“怎麽,沒找到。”這一個禮拜,林林去圖書館掘金,他也被折磨得不輕。
“難。”
老邱洗了把臉,才折回頭對林林說,“你們這些搞出版的,就是不講理,又要出人家的書,又不想給錢。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。”
“公版書,本來就不用開稿費。這是國際慣例。”
“你不開,別人也不開,便宜沒好貨,”老邱嘴巴不停,“其實可以這樣,有的給錢,有的不給,說實話,那些民國作家的作品,你選著出,後代也不會問你們要多少錢。巴不得多出多宣傳呢。”
“有的聯系不上。”
“找你導師呀,還有師兄師姐,各種關系,學的就是現代文學,還能找不著?這不大水沖了龍王廟麽。你到底找了沒有。”
老邱的話給林林提了個醒。導師、同門這些關系她還沒用上。林林一骨碌跳起來,又跑到筆記本電腦前。老邱著急,“不吃啦!”林林嚷嚷著,“你先吃!”
方案要做得快快地。選題會就要開了。在社裏的選題會之前,編輯部會開個小會。方案必須在開小會之前拿出來。林林還是打算做文學。
民國的文學作品,各個大家,幾乎都有全集。各種作品集。但那些很多不夠“市場化”。說白了就是噱頭不夠。林林打算把許多大家的作品並置起來,做成一套書。那這些作品就成了一個矩陣,有了矩陣的能量,算是“小叢書”。魯迅去世夠五十年了,他的作品可以入選。這是林林首先定下來的作家。
有魯迅壓陣,整個叢書才立得住。
徐志摩,去世得也早,能選。蕭紅,入選。郁達夫,入選。這些都是公版。林林認為至少還有選兩種非公版的,才能湊夠一套。思來想去,她決定納老舍和沈從文的作品進來。至於版權,她第一時間跟導師和師兄師姐們聯系,讓他們幫忙尋找授權線索。
選本思路,林林認為,還是從新。就是選取大作家相對不那麽著名的作品為頭篇、做書名,讓讀者有新鮮感。很快,篇目選出來了。魯迅的選《傷逝》,沈從文的選《丈夫》,蕭紅的選《小城三月》,郁達夫的選《春風沈醉的晚上》,老舍的選《不是問題的問題》,徐志摩的選《巴黎的鱗爪》。
都準備好,部門開小會的時候,林林把想法正式提了出來。
吳冠微微皺眉,沒表態。
志闖不客氣,用懷疑的口氣問:“這套書的目標讀者是?……”
“文學愛好者。”
吳冠接過話說:“這種集子市面上不少,讀者為什麽要買這個版本。”
林林也考慮過,星火的牌子跟專業的文學類出版社比,的確不夠響亮。
“選目獨特。”林林解釋。
“看似獨特,其實早已經不夠特別了,比如《傷逝》不能說小眾,其餘的作家,也談不上多有號召力。”吳冠合上本子。林林心想完了,白策劃了。志闖道:“民國作家的作品集,除非有特別的新聞點。”
吳冠打斷他,“民國作家的作品,不一定要出小說集子,有些作家的非虛構作品,散文作品,也很出色,再深入研究研究。”
這就算定調了。
林林抿了抿嘴唇,不吭聲兒。
“當然,你如果一定要做,也不是不可以,那就必須在裝幀上下功夫,”說著,吳冠從辦公桌上拿來一本書,是精裝本的《生命河》,“比如走精裝,走異型本,有較高的收藏價值,讀者或許會買賬。”
林林的信心猛然下墜。精裝本,那可是個大工程覆雜工程,她平裝還算不上熟悉。現在上手精裝,經驗不足,又是一套書,一旦砸了,後果太慘烈。
吳冠見林林有些走神,隨即說:“再考慮考慮,細化細化,編輯工作,不光要拿稿子,還要考慮裝幀、市場,各種各樣的風險。我們得盈利啊。”
林林點點頭。吳冠建議她這次選題會緩一緩,下一次,策劃成熟了再考慮往上報。林林不得不表示讚同。
林林說完,吳冠讓志闖說他的計劃。陳志闖清了清嗓子,朗聲說道:“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火了,它後面其實還有很多空間,讀者有期待的,明朝有事兒,秦朝呢,漢朝呢,唐朝呢,宋朝呢,南北朝呢,清朝呢,都是可以說的。所以我就跟桃根一起,找了當下最有創作力的寫手,”志闖用比點著了點手中打印出來的策劃書,“有的稿子已經基本成型,稍微編輯編輯,斷斷結構就能成書,還有的比如‘嶗山居士’這種,都是天涯論壇水煮歷史的大牛,都很能寫。可以做個叢書,就叫‘星火史話’。到時候往書店裏一擺,很有氣勢的。我跟朱主任也溝通了,發行的意見是,建議出,而且要快。這種書,就是要跟個熱乎勁兒。主任,咱們要放衛星呀!沒準暢銷書真能從這裏頭冒出來。”
吳冠轉頭問林林什麽意見。
林林言簡意賅,“我覺得可以做。”為了團結,她必須顧全大局。吳冠對志闖,“把關要嚴,不能戲說歷史,史實要核準,不能有硬傷,行文態度必須嚴肅,尺度參照《萬歷十五年》。”
志闖連聲說好的。林林明白,瞧這意思,志闖這項策劃,內部評估是通過了。雖然林林對什麽“那些事兒”不以為意,在她看來,做書,應該引領,不應該跟風,潮流這個東西,只要你跟,你就已經輸了。可是,林林也不得不承認,人家攢吧的是原創啊,總比她還在死人堆裏打轉強。顯然,志闖和桃根已經走在她前面。他們有資源,雖然資源不算高端,但折騰出點水花不成問題。林林掩蓋不住失落。會開完,吳冠留了一下林林,他問她肖老師那邊的情況。林林簡單匯報了,說合同發過去了,打電話沒人接,她再發短信關心關心。吳冠讓她盯緊一點。還叮囑她,要學會跟作家做朋友。
“‘中級’準備得怎麽樣?”吳冠問。
“在覆習。”
“多做題,”吳冠傳授經驗,“爭取一次通過。”
林林明白“中級”的重要性。拿到出版職業資格證,成為國家在冊的編輯,就能獨立署名了。
趁機,林林說版代那邊已經報價過去了。
吳冠說:“港臺書,不是不可以出,但絕對不是我們編輯室的重點。我們的定位是,國內的原創文學。”林林當然認同主任的定位。這也是她想做的,可當務之急,是拿稿子。“你把這幾個選題報一下,走系統,下班之前填好。”吳冠從桌子上拿給她一疊資料。林林瞄了一眼,是國內名家的原創長篇小說代表作插圖本,裏面囊括她喜愛四位作家的四部佳作。林林兩眼放光。主任到底是主任啊!長篇!代表作!插圖本!這厚度!這份量!這才是文學編輯!
“這套書,咱們一起做。”吳冠輕描淡寫地。
林林雞皮疙瘩起來了。這是她第一次離文學、離長篇小說那麽近。她忍不住要問一句,真的嗎?但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,主任一言九鼎,怎會兒戲?她也理解吳冠,他就是要舉重若輕,方顯氣象。主任不是白當的!十多年編輯生涯,手裏資源大大的。林林哦了一聲,抱著材料,腳步輕快多了。有活兒幹了,有書出了,這第一炮,沒準就能打響。主任是把我當自己人的,剛走出吳冠辦公室,林林這樣想。她下決定心好好幹,回饋吳冠。路過二編室,瞥見桃根、文婷忙忙碌碌的身影,李林又覺得很幸運。跟著吳冠,幾乎是社內最好的選擇了。她有什麽理由不珍惜不奮發,她甚至認為,全社上下,也只有吳冠和一編室的孫雪梅在做事業且只有他倆配這三個字。孫雪梅在專業出版領域得過幾個大獎,政府關系走得也不錯,總能拿到有補貼的項目書。但孫雪梅的路子還是相對窄,不像吳冠,那是直接到市場上去搏殺。一霎間,李林林心中竟忽然有種“道之所在,雖千萬人吾往矣”的崇高感、悲壯感。
幹吧!大幹快上!要出成績。
各有各的選題要忙,志闖和林林的關系修覆了些。編輯室例會上,林林的讚成票,足以讓志闖送林林一杯奶茶。林林進屋,剛剛坐回工位,電腦還沒打開,志闖便把門輕輕關上。反鎖。一轉臉,表情促狹,林林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。
“有喜事。”林林問。
“上次相親你去了沒。”志闖突然問這個。
“我去那幹嗎。”
志闖笑咯咯地,“說有九個人給劉念遞條子。”
哦,小八卦一條。聽聽就好。她不像志闖這樣樂於傳播。不過,出版社沒有秘密,任何事,半個小時之內全社就全部知曉。
“文婷五個條子。”志闖補充。
“沒了?”林林問。
“沒了。”志闖說著,隨即打開門。王茂山拿著個文件夾進門,嗓門特大,“質檢報告!”
兩頁 A4 紙被擱在沙發扶手上。陳志闖搶先拿在手裏,朗讀,“一,印前質檢,本月共檢圖書正文部分 15 種 37 本,封面部分 28 種 32 本。錯誤情況如下……二,印裝質檢,一版一次圖書印裝質量檢查功 29 種 65 本,有印裝質量問題的圖書如下……”咽了口唾沫,繼續,“總結,本次質檢標紅的編輯,劉桃根。”
標紅。意味著點了名,敲了警鐘。是醜是一樁。等於游街示眾。
林林低聲驚呼,“恐怖。”
志闖嘻嘻:“桃根離不了我,就看不出錯字兒。”志闖處女座,細節控,看錯字兒有一手。
午飯後,林林靠在沙發上休息,剛蓋好毯子,手機響了。對方剛說了一句話,林林的脊柱就直起來了。是肖老師的助理打來的,問她有沒有時間見個面,說要談談肖老師新作的問題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沒做編輯之前,林林是熱愛書店和圖書館的,當了編輯之後,這種熱愛卻有了點微妙的變化。
愛還是愛的,但裏頭夾雜了點敬與怕。
走進圖書館,看到這汗牛充棟的圖書——要知道,這每一本書背後,都藏著一個編輯呀!古往今來,多少編輯付出心血,才造就了人類知識與文化的積累。林林算過賬,就算她一年出版十部書,工作三十年,不過推出三百本,按照呂薇的理論,其中有兩百本是普通常銷書,五十本是補貼書,三十本是特別有意義但不暢銷的書,十本是暢銷但空洞的書,那到最後,既暢銷又有特別高的價值的書,且必須是文學書,再窄一點說,她希望是小說,是長篇小說,那恐怕只有三五本。
天。
這麽一想,林林又實在悲觀。
有多少編輯,是做了一輩子,一本書也沒“做出來”的呀!
要找公版書就要往前推。林林一頭紮進民國出版物的汪洋大海,還有民國時代的作家,她都挨個捋,首先要看看誰死了五十年以上。其次,林林還想起去看當年的報紙,比如《大公報》《申報》,看不到原版,就去圖書館看微縮膠卷。斷斷續續弄了一個禮拜,李林林頭昏腦脹不得要領。是哇!公版書,那是公共資源,她能想到的,別的編輯也能想到,想要別開生面挖掘出新資源,難度太大。她參考了圖書館的那些公版書版本,又看了些網上的情況,當下的公版書,要麽,擦邊流行,切入話題,要麽,就是包裝上下工夫。
林林碰了一鼻子灰,回家飯都沒做,買了個板面就上樓了。到家才想起來時間差不多了,她及時給“版代”回了個郵件,說了社裏打算出一千五百美金預付款買臺版小說版權的事。
老邱到家,看到桌子上的板面,問:“怎麽,沒找到。”這一個禮拜,林林去圖書館掘金,他也被折磨得不輕。
“難。”
老邱洗了把臉,才折回頭對林林說,“你們這些搞出版的,就是不講理,又要出人家的書,又不想給錢。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。”
“公版書,本來就不用開稿費。這是國際慣例。”
“你不開,別人也不開,便宜沒好貨,”老邱嘴巴不停,“其實可以這樣,有的給錢,有的不給,說實話,那些民國作家的作品,你選著出,後代也不會問你們要多少錢。巴不得多出多宣傳呢。”
“有的聯系不上。”
“找你導師呀,還有師兄師姐,各種關系,學的就是現代文學,還能找不著?這不大水沖了龍王廟麽。你到底找了沒有。”
老邱的話給林林提了個醒。導師、同門這些關系她還沒用上。林林一骨碌跳起來,又跑到筆記本電腦前。老邱著急,“不吃啦!”林林嚷嚷著,“你先吃!”
方案要做得快快地。選題會就要開了。在社裏的選題會之前,編輯部會開個小會。方案必須在開小會之前拿出來。林林還是打算做文學。
民國的文學作品,各個大家,幾乎都有全集。各種作品集。但那些很多不夠“市場化”。說白了就是噱頭不夠。林林打算把許多大家的作品並置起來,做成一套書。那這些作品就成了一個矩陣,有了矩陣的能量,算是“小叢書”。魯迅去世夠五十年了,他的作品可以入選。這是林林首先定下來的作家。
有魯迅壓陣,整個叢書才立得住。
徐志摩,去世得也早,能選。蕭紅,入選。郁達夫,入選。這些都是公版。林林認為至少還有選兩種非公版的,才能湊夠一套。思來想去,她決定納老舍和沈從文的作品進來。至於版權,她第一時間跟導師和師兄師姐們聯系,讓他們幫忙尋找授權線索。
選本思路,林林認為,還是從新。就是選取大作家相對不那麽著名的作品為頭篇、做書名,讓讀者有新鮮感。很快,篇目選出來了。魯迅的選《傷逝》,沈從文的選《丈夫》,蕭紅的選《小城三月》,郁達夫的選《春風沈醉的晚上》,老舍的選《不是問題的問題》,徐志摩的選《巴黎的鱗爪》。
都準備好,部門開小會的時候,林林把想法正式提了出來。
吳冠微微皺眉,沒表態。
志闖不客氣,用懷疑的口氣問:“這套書的目標讀者是?……”
“文學愛好者。”
吳冠接過話說:“這種集子市面上不少,讀者為什麽要買這個版本。”
林林也考慮過,星火的牌子跟專業的文學類出版社比,的確不夠響亮。
“選目獨特。”林林解釋。
“看似獨特,其實早已經不夠特別了,比如《傷逝》不能說小眾,其餘的作家,也談不上多有號召力。”吳冠合上本子。林林心想完了,白策劃了。志闖道:“民國作家的作品集,除非有特別的新聞點。”
吳冠打斷他,“民國作家的作品,不一定要出小說集子,有些作家的非虛構作品,散文作品,也很出色,再深入研究研究。”
這就算定調了。
林林抿了抿嘴唇,不吭聲兒。
“當然,你如果一定要做,也不是不可以,那就必須在裝幀上下功夫,”說著,吳冠從辦公桌上拿來一本書,是精裝本的《生命河》,“比如走精裝,走異型本,有較高的收藏價值,讀者或許會買賬。”
林林的信心猛然下墜。精裝本,那可是個大工程覆雜工程,她平裝還算不上熟悉。現在上手精裝,經驗不足,又是一套書,一旦砸了,後果太慘烈。
吳冠見林林有些走神,隨即說:“再考慮考慮,細化細化,編輯工作,不光要拿稿子,還要考慮裝幀、市場,各種各樣的風險。我們得盈利啊。”
林林點點頭。吳冠建議她這次選題會緩一緩,下一次,策劃成熟了再考慮往上報。林林不得不表示讚同。
林林說完,吳冠讓志闖說他的計劃。陳志闖清了清嗓子,朗聲說道:“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火了,它後面其實還有很多空間,讀者有期待的,明朝有事兒,秦朝呢,漢朝呢,唐朝呢,宋朝呢,南北朝呢,清朝呢,都是可以說的。所以我就跟桃根一起,找了當下最有創作力的寫手,”志闖用比點著了點手中打印出來的策劃書,“有的稿子已經基本成型,稍微編輯編輯,斷斷結構就能成書,還有的比如‘嶗山居士’這種,都是天涯論壇水煮歷史的大牛,都很能寫。可以做個叢書,就叫‘星火史話’。到時候往書店裏一擺,很有氣勢的。我跟朱主任也溝通了,發行的意見是,建議出,而且要快。這種書,就是要跟個熱乎勁兒。主任,咱們要放衛星呀!沒準暢銷書真能從這裏頭冒出來。”
吳冠轉頭問林林什麽意見。
林林言簡意賅,“我覺得可以做。”為了團結,她必須顧全大局。吳冠對志闖,“把關要嚴,不能戲說歷史,史實要核準,不能有硬傷,行文態度必須嚴肅,尺度參照《萬歷十五年》。”
志闖連聲說好的。林林明白,瞧這意思,志闖這項策劃,內部評估是通過了。雖然林林對什麽“那些事兒”不以為意,在她看來,做書,應該引領,不應該跟風,潮流這個東西,只要你跟,你就已經輸了。可是,林林也不得不承認,人家攢吧的是原創啊,總比她還在死人堆裏打轉強。顯然,志闖和桃根已經走在她前面。他們有資源,雖然資源不算高端,但折騰出點水花不成問題。林林掩蓋不住失落。會開完,吳冠留了一下林林,他問她肖老師那邊的情況。林林簡單匯報了,說合同發過去了,打電話沒人接,她再發短信關心關心。吳冠讓她盯緊一點。還叮囑她,要學會跟作家做朋友。
“‘中級’準備得怎麽樣?”吳冠問。
“在覆習。”
“多做題,”吳冠傳授經驗,“爭取一次通過。”
林林明白“中級”的重要性。拿到出版職業資格證,成為國家在冊的編輯,就能獨立署名了。
趁機,林林說版代那邊已經報價過去了。
吳冠說:“港臺書,不是不可以出,但絕對不是我們編輯室的重點。我們的定位是,國內的原創文學。”林林當然認同主任的定位。這也是她想做的,可當務之急,是拿稿子。“你把這幾個選題報一下,走系統,下班之前填好。”吳冠從桌子上拿給她一疊資料。林林瞄了一眼,是國內名家的原創長篇小說代表作插圖本,裏面囊括她喜愛四位作家的四部佳作。林林兩眼放光。主任到底是主任啊!長篇!代表作!插圖本!這厚度!這份量!這才是文學編輯!
“這套書,咱們一起做。”吳冠輕描淡寫地。
林林雞皮疙瘩起來了。這是她第一次離文學、離長篇小說那麽近。她忍不住要問一句,真的嗎?但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,主任一言九鼎,怎會兒戲?她也理解吳冠,他就是要舉重若輕,方顯氣象。主任不是白當的!十多年編輯生涯,手裏資源大大的。林林哦了一聲,抱著材料,腳步輕快多了。有活兒幹了,有書出了,這第一炮,沒準就能打響。主任是把我當自己人的,剛走出吳冠辦公室,林林這樣想。她下決定心好好幹,回饋吳冠。路過二編室,瞥見桃根、文婷忙忙碌碌的身影,李林又覺得很幸運。跟著吳冠,幾乎是社內最好的選擇了。她有什麽理由不珍惜不奮發,她甚至認為,全社上下,也只有吳冠和一編室的孫雪梅在做事業且只有他倆配這三個字。孫雪梅在專業出版領域得過幾個大獎,政府關系走得也不錯,總能拿到有補貼的項目書。但孫雪梅的路子還是相對窄,不像吳冠,那是直接到市場上去搏殺。一霎間,李林林心中竟忽然有種“道之所在,雖千萬人吾往矣”的崇高感、悲壯感。
幹吧!大幹快上!要出成績。
各有各的選題要忙,志闖和林林的關系修覆了些。編輯室例會上,林林的讚成票,足以讓志闖送林林一杯奶茶。林林進屋,剛剛坐回工位,電腦還沒打開,志闖便把門輕輕關上。反鎖。一轉臉,表情促狹,林林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。
“有喜事。”林林問。
“上次相親你去了沒。”志闖突然問這個。
“我去那幹嗎。”
志闖笑咯咯地,“說有九個人給劉念遞條子。”
哦,小八卦一條。聽聽就好。她不像志闖這樣樂於傳播。不過,出版社沒有秘密,任何事,半個小時之內全社就全部知曉。
“文婷五個條子。”志闖補充。
“沒了?”林林問。
“沒了。”志闖說著,隨即打開門。王茂山拿著個文件夾進門,嗓門特大,“質檢報告!”
兩頁 A4 紙被擱在沙發扶手上。陳志闖搶先拿在手裏,朗讀,“一,印前質檢,本月共檢圖書正文部分 15 種 37 本,封面部分 28 種 32 本。錯誤情況如下……二,印裝質檢,一版一次圖書印裝質量檢查功 29 種 65 本,有印裝質量問題的圖書如下……”咽了口唾沫,繼續,“總結,本次質檢標紅的編輯,劉桃根。”
標紅。意味著點了名,敲了警鐘。是醜是一樁。等於游街示眾。
林林低聲驚呼,“恐怖。”
志闖嘻嘻:“桃根離不了我,就看不出錯字兒。”志闖處女座,細節控,看錯字兒有一手。
午飯後,林林靠在沙發上休息,剛蓋好毯子,手機響了。對方剛說了一句話,林林的脊柱就直起來了。是肖老師的助理打來的,問她有沒有時間見個面,說要談談肖老師新作的問題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